珊瑚礁白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超过珊瑚生长所能适应的温度上限,从而导致珊瑚死亡变白,即珊瑚礁“热白化”。
(资料图片)
随着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日益频发,且强度不断增加,科学家们正试图了解珊瑚——也就是珊瑚礁构成的物理基础——对热应力是如何反应的。但鲜为人知的是,大规模的白化事件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也会产生影响,比如那些丰富多彩到令人惊叹的珊瑚礁鱼类。
2016年,一组科学家在研究印太浅水区的珊瑚礁鱼类行为时,他们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整体白化事件的发生感到震惊。于是,他们很快决定将这场悲剧视为作为深入了解其研究主题的机会。
他们的研究成果最近发布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上,指出由于大规模白化事件造成的珊瑚相继死亡正在扰乱珊瑚鱼的冲突回避行为。研究人员表示,生活在刚刚退化的珊瑚礁附近的鱼类更难以对竞争者做出适当的行为反应。因此,它们会陷入更多的争斗和追逐,消耗其宝贵且有限的能量储备,并对长期生存构成威胁。
上述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高级海洋生物学家萨莉·基思表示,“鱼会通过识别竞争者来决定是参与还是退出争斗,从而保存宝贵的能量,避免受伤。这些规则是针对珊瑚这个特定的场地演化而来的,但现在这个场地本身发生了变化。”
图片来源:Ocean Image Bank
Keith和她的同事们在五个印太地区的17个地点针对蝴蝶鱼(一类以珊瑚为食的彩色小鱼)开展了研究,包括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和圣诞岛。在2016年的白化事件前后,他们总共收集了38种蝴蝶鱼的3700余项观察结果,并且其行为进行了比较。
根据他们的观察,各研究地点在出现白化现象后,珊瑚覆盖率下降了18-65%不等,其中名为Acropora的一类珊瑚受损尤为严重。珊瑚鱼尤其热衷于Acropora珊瑚,经常在其附近建立领地。2016年,这类珊瑚的大量损失对蝴蝶鱼造成重创,但也使研究人员有机会详细研究它们对此的反应。
由于领地内没有了它们最喜欢的食物,蝴蝶鱼通常会游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替代食物来源。但在这一过程中,它们会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通常是不同种类的蝴蝶鱼。
至关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观察到,在白化后的珊瑚环境中,鱼类无法采取通常用来解决冲突的行为机制。在健康的珊瑚礁环境中,占据领地的蝴蝶鱼通常会采取一种“发送信号”的姿势——鼻子朝下并竖起多刺的背鳍——来驱赶入侵者。
在2016年白化事件之前,鱼类大约有28%的情况下会使用这种信号反应来解决物种间的冲突。但是在白化发生之后,这一比例下降到只有10%,随之而来的便是耗费精力的攻击和追逐。研究人员认为,攻击性增加可能是由于白化后珊瑚礁环境中失去了线索,这意味着鱼类很难识别竞争对手,并且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参考文献:
1.https://news.mongabay.com/2023/03/reef-ruckus-fish-fights-erupt-after-mass-coral-bleaching-study-finds/2.https://www.cas.cn/xw/cmsm/201406/t20140623_4142024.shtml
编译:Victoria
审核:Eva
编辑:Tommy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