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市人大常委副主任闫傲霜(右1)和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唐大立(左1)为特等奖颁奖
本报讯 (记者 邓淑华)5月19日,被誉为“全民创新的广阔舞台,民间发明的星光大道”的第17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颁发了237项发明创新奖和96项专项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项目“高超音速空天飞行器天地基一体化测控系统”一举夺魁,摘得大赛特等奖桂冠。
此次大赛鼓励和引导全民创新,从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到充满激情的创新团队发明人,从中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都参与到大赛中来。参赛项目中既有国家重大项目中的关键技术专利,又有贴近百姓生活的发明创造;既有科技前沿领域的先进技术;又有解决社会热点问题、顺应产业需求的巧创新,让人们看到了发明创新事业的勃勃生机。参赛主体多元化、参赛项目多样化、参赛地区广泛化,是名符其实的全民创新平台。而参赛主体和项目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大赛鼓励和引导全民创新的职能和效果。
该大赛自2022年8月18日拉开序幕,至2023年1月6日报名截止,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32个项目参与了网上报名,通过大赛组委会形式审查,进入初赛的项目为1553项。经78位专家网上初评、8组专家小组复评、20位专家大会终评等3轮专家评审,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网上公示等多个环节,最终评选出发明创新奖237项(特等奖1项、金奖20项、银奖70项、铜奖146项),入围奖1058项。
本届大赛形式审查合格进入初赛的项目中,单位报名项目939项,团队报名项目305项,个人报名项目309项。其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为1021项,占全部参赛项目的65.7%。其中发明专利项目514项,实用新型专利项目421项,软件著作权项目61项。本届参赛项目中有专利的项目较以往有所提高,并且有的项目持有多项发明专利。
同时,本届大赛设立了16项专项奖,96项各具特色的参赛项目获得奖励。其中,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北京科创企业投融资联盟等15家机构设立了专项奖,进一步丰富了大赛的奖项。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继续设立创新人物专项奖,对评选出的10位创新大工匠、10位创新人物专题奖和20位创新大工匠提名奖予以表彰和宣传,面向科技创新主体,弘扬工匠精神。
此次大赛首次采用多城联动的方式,举办了线上开赛仪式,来自北京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北地区、成渝地区的大赛协作单位、专项奖设奖单位、项目组织推荐单位50多家,通过连线在云端和大家见面,彰显出全民创新活力,以及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第17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总工会支持下,中国发明协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指导下,由北京发明协会和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独家协办,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科普时报社、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等19家单位协作。
经过17年的运行,大赛逐步得到拓展,成为大企业和投资机构“淘金”的平台,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高校院所和各类研发主体展示创新成果的窗口、科技传播的舞台。
(责任编辑:韩梦晨)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