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武汉亚心总医院心脏中心病区主任王江友“急诊有一名急性胸痛患者,怀疑是心肌梗死,请您马上为患者实施抢救。”听到急诊科的“召唤”,武汉亚心总医院心脏中心病区主任王江友不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接到消息后都会马上赶到医院,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抢救。
【资料图】
生活中,这样的对话和场景很常见,而王江友也一次又一次把处于死亡边缘的患者挽救回来。
托起生命希望2023年1月31日,家住湖北十堰的张女士因胸闷、气短去了当地医院就诊,检查诊断显示,她患有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畸形,发病率仅为0.4~0.6%的疾病——冠状动脉瘘。心血管走形的复杂加深了确诊困难,而且在她的造影CT中还发现,2颗随时要命的巨型 “不定时炸弹”——心血管动脉瘤!
转院来到亚心医院,王江友凭借医学敏感性及深厚的解剖学经验,对之前的诊断结果提出了疑问——此前的诊断结果倾向,一根畸形血管(冠状动脉瘘)朝向肺动脉侵犯,而巨大的动脉瘤体则分布在另一血管上。王江友却认为这种观点与自己“动脉瘤就在这一根畸形血管上”的推论不一致,从而会影响手术方案的制定。因此,在向张女士表述完推测后,建议再行进一步检查。讲解的同时,王江友还细致地手绘出畸形血管的病理与特点,画出畸形血管“九曲十八弯”的走形示意图,简明清晰的图样不仅让张女士更加清晰了自身状况,还安抚下了她焦虑与惊慌的情绪,完全信服并接受了王江友提出的建议。
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和对心脏解剖生理充分的驾驭能力,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配合严丝合缝,操作一气呵成,用时不足40分钟,所有难题便迎刃而解。手术完成后,复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瘘和动脉瘤同时消除。由于是极微创伤口,张女士只住了一天院,转天便回家了。待完全恢复后,病患怀揣着极大的信赖与感激亲自送来了一封感谢信。
这台手术只是王江友医者生涯中的诸多高难度手术之一。“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要仔细检查,为病人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每一台手术都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要知道,一台手术的背后很可能是一个生命的生死抉择。”王江友说。
攻坚心血管疾病完美的手术,源于王江友深耕心脏科领域的积淀与追求。他长期从事冠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扎根临床技术的创新,培养教学医学人才,努力开展科研,根据临床需求,积极专利申报及临床医学转化。始终坚持“医、教、研”全面发展。
“每天穿着沉重的铅衣为患者做介入手术,一站就是10几个小时。另外,还有无数个日日夜夜科研工作的坚守。”王江友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发掘临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改善临床需求的方法:改善继发性高血压筛查手段,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技术更新,运用CT三维重建图像指导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成功率从全国数据70%左右,提高至90%;针对取血导管存在缺陷,发明设计一种肾上腺静脉取血专用导管;为了更好解决临床中需求,自主研发设计一款血气分析软件可指导临床实践,提高重症患者内环境紊乱问题最佳处理辅助手段。
因在临床技术方面的突出表现,王江友成功入选为第七批武汉市青年骨干人才,湖北省血管外科微循环学会委员,武汉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武汉胸部血管疾病学会委员,武汉市急诊医学分会委员,积极参与学术组织交流。
坚守医者仁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王江友作为亚总心血管科教学秘书兼带教老师,2022年聘为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责任更大,使命更为光荣。从攻读硕士学位开始至今,主攻MI/R致心肌损伤的机制和防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发表多篇SCI 和中文核心文章。并荣获中国心血管联盟“中国中青年临床研究基金——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领域的探索”优秀奖。
他言语轻柔、步履矫健,每天穿梭在病房、门诊之间,忙个不停。他说,自己走上从医道路,既是继承发扬父母那一代人“强大祖国,服务人类”的心愿,也是受研究生导师影响,他表示,要不断挑战生命“极限”,给病患带来最大的健康保障。
记者:丁莹
责编:一冰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